“边角地”蝶变“聚宝盆”

时间:2025-07-04 13:49:00

【来源:安徽日报】

房前屋后、院落墙角、沟渠路旁……在利辛县望疃镇,昔日荒废零散的“边角地”,正悄然变成村民增收、村集体壮大的“聚宝盆”。一场以盘活沉睡资源、发展“边角经济”为主题的行动,让村庄焕发新颜。

盛夏时节,走进望疃镇刘怀寨村,农户们正挥汗如雨。曾经“无人问津”的犄角旮旯,如今被精心打理成一块块生机勃勃的蔬果种植地。村民刘国超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村“两委”动员下,他将自家两处破败的闲散宅基地平整出来,种上了油菜。

“7分地,今年一季收了450多斤油菜籽,增收1000多元。”刘国超每天都要去老宅子转上两圈,看着曾经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他脸上满是笑意。

为了让这些零散、不便机械耕作的闲置土地发挥更大价值,刘怀寨村“两委”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边角经济”,推进闲散地整理。今年以来,该村“唤醒”了20多亩集体土地。

“回收的土地采取村民入股分红方式经营,村集体每亩收取100元作为集体经济收入。”刘怀寨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土地活了,村庄美了,集体和村民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2024年,该村集体收入突破80万元。

望疃镇的汪桥村、汪大村、刘桥村、蔡桥村等村庄也纷纷结合房前屋后整治,按照“一村一策”原则推广这一模式。

“以前门前屋后的边角地都空着,现在可派上大用场了!”刘桥村村民刘勤超乐呵呵地说,“村集体统一规划后,我种上了射干,开花特别好看。种的蔬菜自家吃不完还能卖钱。”

近年来,望疃镇紧扣“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目标,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边角经济”致富模式。利用房前屋后等闲散土地种植特色农作物,实现了村容美化与村民增收的“双赢”,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长效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稳定动力。

“管好村庄‘菜篮子’,鼓起村民‘钱袋子’。”望疃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深挖“方寸之地”潜力,不断拓宽富民强村新路径。让“边角经济”既有“看头”更有“赚头”,以小资源撬动大振兴,真正实现房前屋后“有风景,更有‘钱’景”。

记者 任雷 本报通讯员 刘勤坤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