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青春与沃野的“双向淬炼”

时间:2025-07-21 11:04:00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 俊

骄阳似火的七月,海东市平安区乡间小道上步履匆匆的年轻身影,正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清风,转化为一场服务民生与锤炼作风的“双向奔赴”,在田间地头书写着滚烫的青春答卷。

三合镇西崖头村的沟渠曾让村党支部书记严春喜忧心如焚。夏日雨水裹挟淤泥落石,眼看即将耽误33.33公顷的农田春灌,他带头跳入渠中清淤搬石。汗水未干,罕见干旱又至。严春喜在镇党委支持下,往返水务局十余次,最终促成淤地坝输水管道工程——清流不仅解了西崖头村之困,更解决了东崖头村等四个村庄的人畜饮水难题。

而在东崖头村,被村民挽留的“70后”大学生巨克玉同样步履不停。得知村集体18.9万元分红被拖欠四年,他数十次与企业协商周旋。今年6月4日,这笔凝结着村民期盼的款项终于“回家”,在盛夏时节为村庄注入发展底气。

寺台村党支部书记祁之菊面对105个荒草丛生、锈迹斑斑的闲置大棚,心头沉甸甸的。她多次调研破解困局,在镇党委牵线下,青海善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驻。土地流转分红到户、大棚租金反哺集体、务工村民月入3000元——“沉睡资产”的苏醒,让荒芜之地焕发蓬勃生机。

与此同时,张其寨村自来水管网改造现场,大学生书记顾瑞瑛的身影日夜穿梭。她深知老化管网是掐住村民日常用水的“咽喉”。经过反复踏勘与民情座谈,全村三分之一的管网已换新。

“以前夏天总停水,现在心终于踏实了!”村民唐玉良的笑容,成为青春在基层沃土扎根最温暖的注脚。

“开门搞教育倒逼大学生书记沉下身子,在防火防汛、矛盾调解等硬仗中壮筋骨。”三合镇党委书记董伟道出培养“药方”,镇党委通过周期计划、多岗锻炼构筑成长阶梯,“圆桌座谈会”更从理思路、强本领方面精准赋能。学习教育开展以来,8名大学生书记已查改问题19条,其中自行整改11条——数字丈量着年轻干部破茧成蝶的坚实足迹。

从寺台村焕新的大棚到张其寨奔涌的清水,从巨克玉追回的“分红金”到严春喜引来的“救命渠”,这股青春力量已汇聚成潮。巴藏沟回族乡“政策宣讲轻骑兵”的方言土话响彻田埂,小峡街道“政村直通”平台精准赋能领办项目,沙沟回族乡30余件急难愁盼问题清单清零,洪水泉回族乡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

当躬身实践为笔,以基层沃土为卷,平安区的大学生村官正将学习教育的“思想之舵”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干之帆”。青春在解决“一滴水”“一分利”“一棚菌”的执着中淬炼成钢,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汗水浇灌热土,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绽放出新时代青年最绚烂的光华——这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壮美诗行,更是千万青春力量奔赴乡野、共绘振兴蓝图的时代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