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南京鼓楼区,陈阿姨手中沾着泥土的六合水芹,是几小时前搭乘503路公交车而来的“鲜货”;而六合北站内,快递员正将农特产装进这趟公交车的 “顺丰半日达” 货仓。
不久前,南京503路公交车有了一项新任务:每天15时30分左右,从六合北站发车时,将同步搭载当地的农特产品、生鲜食品等快递,一路运往南京城区。这一“公交+快递”的创新模式,让原本需要次日才能送达的快件,仅用两个半小时就能抵达城区,送到消费者手中。
“公交+快递” 的诞生,本身就带着公交行业寻求突围的现实考量。近年来,受出行方式多元化等因素影响,一些城市公交出现资源空置。南京公交集团的探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与其让车辆在非高峰时段空驶、让场站资源闲置,不如用现有资源开辟新路径。
但如果仅将其看作“经济考量”,便低估了这一模式的深层价值。它的真正生命力,在于精准对接了城乡群众的迫切需求。
对六合菜农来说,凌晨采摘的草莓搭乘公交,中午就能出现在新街口的果盘里,新鲜度的提升让农产品收购价更有竞争力;对城里居民而言,晚餐桌上的清炒蔬菜,还能带着晨露的鲜灵,味蕾可得到极大满足。民生需求在此得到精准回应,公交车成为连接城乡的 “便民桥”。
此前,南京公交对类似模式已进行过探索。2022年就启动了“交邮融合”模式——以9条 “村村通” 线路为依托,试行邮袋代运服务。具体而言,邮政公司根据公交线路的班次时间规划运送任务,将邮袋交由公交车代运;参与其中的27辆公交车,日均254车次穿梭于乡间;邮袋运抵指定公交场站后,由邮政公司签收取货,再由邮政快递员送达居民手中。
这些公交车每天载着乘客与包裹穿梭城乡,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辆车的功能。南京“公交+快递”的创新,没有惊天动地的变革,却在细微处彰显着民生温度,让“惠民” 成为实实在在的落点。
期待这一创新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