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烽火英雄志·厦门儿女丨期刊里的厦门抗战记忆2025-09-03
突遇强对流!鼓浪屿轮渡船上有座椅被吹走,游客吓懵:雷直接劈到海面上2025-07-09
梦幻光环刷屏!厦门天空出现“日晕”景观2025-06-25
福建中小学暑假时间定了!厦门是……2025-05-25
来源:台海网
《大战与南侨》留下了陈嘉庚的亲笔字迹。
1932年鼓浪屿女生编印的《辛未刊》。
1943年在长汀出版的《厦大理工论丛》。
厦门大学内迁长汀办学时的简易阅览室。
台海网9月3日讯(导报记者 孙春燕 崔晓旭 沈威)80年前,它们曾是烽火岁月里的“传声筒”“教科书”“呐喊者”,“拼”出了厦门抗战的全貌,也“拼”出了中国人的不屈。
80年后,它们静静陈列在玻璃书柜里,指尖拂过这些带着油墨味的文字,依旧能触摸到那段山河破碎时的热血与坚守。
《大战与南侨》里的侨胞赤子心、《抗战教育》里的救国药方、《辛未刊》里的青春担当、《晨钟旬刊》里的呐喊、《厦大理工论丛》里的学术坚守,它们不是冰冷的文物,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传承。
本期的“烽火英雄志”,一同走进厦门市图书馆,透过几本珍贵的期刊,去触摸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先辈们的热血与抗争。
《大战与南侨》
陈嘉庚亲笔序里的侨胞赤子心
古籍典藏部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翻开《大战与南侨》,264页的纸张虽已泛黄,却没有一页残缺。封面上“厦门市第一图书馆”的朱红印章格外醒目,这是1947年陈嘉庚先生捐赠的,扉页上“请图书馆惠存”的字迹,还能看出当年的郑重。
这本书最珍贵的,是侨领陈嘉庚亲笔撰写的七千字序言,字里行间满是对日寇的痛恨和对侨胞的牵挂。“日本自甲午中日之役,及甲辰日俄之战,俱获胜利,自以为天之骄子……”序言里,陈嘉庚细数日本的侵略野心,从“九一八事变”到南洋沦陷,每一笔都带着血泪。他还写下自己在爪哇、新加坡辗转避难的经历:“在玛琅市的夜晚,听到日军的枪声就躲进地窖,白天出来看到侨胞的店铺被抢,心里像被刀割一样。”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身处险境却矢志不渝,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胜利的信念。
他还提到,日寇投降后,南洋各地华侨损失惨重,“马来亚、新加坡最为严重;其他如缅甸、菲律宾的华侨人数较少,但因地处战区,损失必定更为惨烈。至于爪哇侨胞遭遇的灾难虽不算最严重,但既遭当地人殴打杀害,又被日寇劫掠,物资几乎被搜刮殆尽。”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名义发出通告,呼吁华侨们团结组织、亲爱互助、协力同心,争取在两三年内恢复往日产业,为祖国建设效力。
内页里,100篇回忆录出自马来半岛的幸存者之手,写这些不是为了诉苦,是要让后人知道,华侨不管走多远,心里都装着祖国。
书中还记载着英军溃败、人民抗日军组建的细节,甚至揭露了汉奸的劣行。“这些都是第一手资料,比史书更鲜活。”一位曾翻阅过这本书的侨眷说,“陈嘉庚当年通过南侨总会征集这些材料,就是要留下日军侵略的铁证,这份用心,现在读来依旧让人动容。”
《抗战教育》
旬刊里藏着救国的“教育药方”
一本封面印着《抗战教育》四个黑体字的旬刊,封面早已泛黄,这是1938年5月5日出版的创刊号,也是福建抗战教育的“活档案”。
“本刊是福建省立民众教育处职员利用公余编辑的,定名为抗战教育旬刊。”发刊词里,编辑们的初心直白又恳切:抗战以来贡献太少,心里不安,想借这个刊物说说心里话,也给教育界找点新出路。
彼时,福建正在举行大规模的民众训练,需要有一种刊物来作联系辅导的工作。此外,自战争爆发后,各地谈教育的刊物数量日渐减少,教育界缺乏精神食粮,他们希望通过《抗战教育》来打破这沉寂的空气,就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际,作长期的广泛的检讨。
翻开内页,《急待举办的两种教育》一文格外扎眼。作者孙勃生在文中疾呼:“伤兵教育和难民教育,是现在最急需的!”他建议给伤兵讲民族大义,让他们伤好后还能上战场;教难民学技能,让他们能自救,还能为抗战出力。“那时候厦门已经快沦陷了,很多难民逃到福建内地,这些建议不是空话,是真能救命的办法。”工作人员说。
除了教育理论,刊物里还有不少“实时新闻”:国际国内重大会议要旨、政府纲领性文件、战局战况的实时报道、军事理论的时评分析以及动员民众参与抗战的指导文章等。《放弃徐州与抗战前途》分析战局,《全国急需的抗战建国纲领》解读政策,甚至还有《英意协定与我国》的国际评论。那时信息不发达,这本旬刊就像个“信息中转站”,把前线消息、国家政策都传到福建的乡镇里。
最让人感动的是,编辑们在发刊词里承诺“文字力求简单明了,不说空话”。那时候纸张紧张,油墨也难得,他们却愿意花心思写实在的内容,这份真诚,难能可贵。
《辛未刊》
女生“毕业纪念册”写满家国忧思
如果说《抗战教育》是“救国纲领”,那《辛未刊》就像一本温柔却有力量的“青春日记”,这是1932年厦门鼓浪屿私立毓德女子中学校辛未团编的刊物,全刊只有薄薄几十页,也仅出了一期,却藏着一群女学生的青春记忆和爱国情怀。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发刊词开篇引用苏轼的诗,文风细腻又伤感。编辑们说,办这本刊,是因为毕业在即,想给三年的求学时光留个纪念。可字里行间,却藏不住对国家的牵挂。
《辛未刊》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团的史迹,一部分是团员的作品。
《认清我们的敌人》《日本侵略东北之研究》这两篇文章,出自一群十七八岁的女学生之手。1932年正是“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东北丢了,这些女学生虽然在鼓浪屿读书,却没关起门来只念课本。《日本侵略东北之研究》里,她们还画了简单的地图,分析日军的动向,这份认真,一点不比男学生差。
除了家国大事,刊物里也有“小清新”的文字:《东方文明——嗑瓜子》写生活趣事,《桨声灯影里的鹭江》描厦门夜景。“刚看到这些文章时,我还以为是普通的校园刊物,可再仔细读,才发现她们把家国忧思藏在文字里。”一位曾翻阅过《辛未刊》的文史学者直言,有篇文章里写“看到鹭江的船,就想起东北的松花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让人瞬间泪目,“这些文章虽然谈不上是什么伟大的文艺作品,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青年学生们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
更特别的是,她们把“辛未级”改成“辛未团”,“级史有时间性,团史有永久性”。这群女学生知道,毕业不是结束,她们想以“团”的名义,一直关注国家的命运。
《晨钟旬刊》
敲响抗战救亡的警钟
这是一本没有封面图的旬刊,封面上只有一行加粗的标题“从九一八到现在”的评述,这是厦门晨钟旬刊社1933年出版的刊物,字里行间满是悲愤与不甘。“从九一八到现在,快整两个年头了。仅仅两个年头,一定还不够政府所拟定的‘长期’限度。但在欺侮凌辱炮舰炸弹夹攻之中,挨过这两年,也就颇不容易。况在这两年中,丧失了东北四省,毁灭了无数村市,牺牲了千万生命,时间虽不算‘长期’,而创痛却实深且巨的!”开篇的文字像一把锤子,短短百余字,满纸都是对国土丧失的惋惜痛心,对国民政府不抵抗的捶胸顿足,对国将不国的满腹不甘,砸在读者心上。作者在文中痛斥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日本要什么就给什么,一点也不吝惜,难道东北是赘疣吗?”
除了这篇评述,刊物里还有《蒋日停战协定之研究》《独裁政治之形成与崩溃》等文章,笔锋犀利,直指时弊。那时候厦门的舆论环境很复杂,敢这么直白批评的刊物不多,《晨钟旬刊》就像一把利剑,划破了当时的沉闷。《蒋日妥协与革命之战》这篇,作者说“妥协换不来和平,只有抗争才有出路”,这种勇气,实属难得。
让人唏嘘的是,这本刊物的编辑和发行者都没有留下全名,只写着“厦门晨钟旬刊社”。大家觉得,可能是怕被当局迫害吧,可他们还是愿意发声,这份担当,就值得被记住。
厦门市图书馆在整理古籍文献时,发现当时的报纸广告里,《晨钟旬刊》在“国内外各大书店均有出售”,可见不仅厦门人看,全国甚至海外的华人都在看,它就像一声晨钟,唤醒了无数民众的抗日救亡意识。
《厦大理工论丛》
长汀迁徙路上的“学术火种”
一本全英文的《厦大理工论丛》最为“特别”,1943年8月出版,封面印着“国立厦门大学出版社“,纸张薄如蝉翼,却承载着抗战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火种”。
说起这本《厦大理工论丛》,就不能不提萨本栋校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萨本栋接手厦大,第一件事就是把学校迁到长汀。战火蔓延,当时粤汉铁路线以东的大学都迁走了,只有厦大留在东南,萨本栋校长说“东南的高等教育不能断”,成为当时粤汉铁路线以东唯一的大学。
1937年12月24日,239名学生、83名教职员工从厦门出发,肩扛手提书籍和仪器,翻山越岭走了23天,才到长汀。这本论丛里的论文,有关于电机工程的、有关于土木工程的,这些研究当时都是为了抗战服务的。萨本栋还在长汀创办了土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那时候国家缺这些人才,厦大培养的学生,很多都上了抗战前线,修铁路、造武器。《厦大理工论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的出版,不仅展示了厦门大学师生在抗战时期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为当时国家急需的土木建筑、机械、电机、航空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持。《厦大理工论丛》里还有不少实验数据和图表。当时物理实验仪器十有八九都运到了长汀,学生们在山洞里做实验,条件艰苦却没人抱怨。还有篇论文的作者在注释里写“实验在长汀东郊山洞完成”,现在读来,还能想象到他们在战火中搞科研的场景。
这本《厦大理工论丛》是“精神食粮”,再苦再难,看到它就觉得有希望。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抗战不只是打仗,还有人在后方搞教育、做科研,他们也是英雄。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
相关推荐
烽火英雄志·厦门儿女丨期刊里的厦门抗战记忆2025-09-03
突遇强对流!鼓浪屿轮渡船上有座椅被吹走,游客吓懵:雷直接劈到海面上2025-07-09
梦幻光环刷屏!厦门天空出现“日晕”景观2025-06-25
福建中小学暑假时间定了!厦门是……202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