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近日,七里河区教育局统筹各学科研训基地,联动全区千余名教师,开展“基地建设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专题集中研训。研训活动覆盖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与健康、劳动教育、艺术等学科,分别以“理论引领+实践深耕”双轨模式,掀起学科教研热潮。
语文学科研训基地
语文研训基地特聘专家、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君做《用阅读照亮未来探寻经典里的家国》讲座,启迪阅读智慧;基地“金牌讲师团”核心成员姚昌琴老师做《习作单元的教材梳理与教学策略》讲座;青年人才库杨琴老师做整本书阅读教学分享;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小黑哥对语文老师进行普通话朗读基本素养培训。不同角度的专家引领助推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精进与教学智慧的深度觉醒。
在观看王崧舟、鱼利明、武凤霞名师教学课例沙龙研讨时,“领航讲师团”全程零距离的浸润式指导小组讨论,进行说课,开展诵读展示,搭建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的平台。
数学学科研训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王稳东教授以《教育家精神内涵与践行路径》破题,阐释了教育家精神落地的实践图谱,为教师群体注入精神动能;西北师范大学张定强教授以《素养导向的教师用书研读:赋能小学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系统解码教师用书作为课标与课堂转化桥梁的核心价值;北京教育学院研究院张丹教授以《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设计》为题,阐述单元整体教学的落地实施,打开了评价促进教与学的新视野;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张炳意做题为《基于课程理解的小学数学新教材解析与教学实施》的专题讲座,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印证教材是人才培养之基,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孙晓天教授的《面向AI时代的小学数学课堂》围绕教师能力和素养如何与AI时代共生这一话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要让教学方式真实发生变革。
研学团队在研训基地核心成员指导下协作攻关,交流共享。既检验了教学智慧,更激发了团队思维碰撞,提升了教师问题解决及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英语学科研训基地
省教科院漆治文所长解析“主题观念统领教学变革”,市教科所阳韶晖聚焦2022版课标核心变化与价值分享。
按对话、阅读、语音不同课型分组研讨,通过理论引领、优质课例学习研讨、新教材说课实践展示,推动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学科研训基地
甘肃省思政理论课刘永兰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刘永兰老师开展了主题为“铸魂 启智 赋能——探寻思政教育的深度与温度”的专题专家讲座,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学实践中面临的挑战,深化了教师们对课程本质的理解。
组织教师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思政实践基地实地观摩,通过实地探访、情景教学等形式,打造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红色足迹中感悟思想伟力,在躬身实践中强化使命担当。
科学学科研训基地
区科学教研员耿斌解读课标核心理念,明确不同主题的教学导向。教师们通过课例设计、说播课实践、教学策略讲座等环节,强化教师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与评价能力。并结合自然笔记制作、实验室参观及跨学科项目案例,培养教师整合工程、技术等领域的跨学科教学能力。
在参观兰州理工大学实验室时,教师们通过高校资源拓展教师科学探究视野,强化实验教学与科研思维。
体育与健康学科研训基地
七里河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研训基地指导专家、七里河小学党支部书记王俊莉以《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为题阐释教育本质;硷沟沿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威辰剖析核心素养与单元教学逻辑。
通过“三操”强化,实现专项精进;聚焦“学、练、赛”优质课型,提升综合化教学设计能力。
劳动教育学科研训基地
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郝玲解读教育强国背景下劳动教育的破局与生态重构。
通过组织劳动实践基地沉浸式体验、教师小组合作设计、“三在课堂”劳动课例研讨、分组分享交流,精研劳动课堂;凝练学校劳动课程方案,完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
艺术学科研训基地
艺术学科特邀“金城名师、名校长”吴小钢的《艺术概论》讲座从多维度阐述美育重要性并将理论具象化;甘肃省教科院美术教研员王文寰则讲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逻辑及教学路径,解读学科融合关系。
艺术教师按班分组,系统开展各类基本功素养专项课程,通过针对性训练与实践打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
本次学科基地研训,以基地为枢纽,构建“专家领航—案例拆解—小组共研—成果辐射”四步闭环,强化教研支撑作用,打通学科壁垒,激活教师内生力。未来,七里河区将持续依托十大学科基地,构建“理论—实践—辐射”教研新生态,为“双国改实验区”建设注入强动能,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七里河样本”。
记者:任思羽 责编:梁倩茹 审核:陈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