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王屹峰
《2024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省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仍位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率增幅超过10%。
在大众的认知里,肺癌往往与吸烟画上等号。诚然,长期大量吸烟的人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吸烟的人高出 10-20 倍!但令人困惑的是,身边总有一些烟酒不沾、生活习惯堪称 "模范" 的人,却被肺癌缠身。统计显示,10%至20%的肺癌患者从未有过吸烟经历,更值得关注的是,从不吸烟的女性患肺癌的频率相对更高,且发病年龄比吸烟者更早。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浙江省肿瘤医院肺外科骆涛波副主任医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来源:视觉中国
90%以上的肺结节是良性
不吸烟的女性肺癌患者在增多
早期肺癌或癌前病变,在影像学上都可能表现为肺结节。
“我们医院一年要做近4000台肺癌手术,60岁以上患者多见,其中男性肺鳞癌较多,女性肺腺癌较多。”骆涛波分析,肺结节和肺癌离不开自身基因和外界环境,尤其“两烟”。
烟草是不洁空气致癌的首要因素。“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烟草烟雾中含有至少69种已知的致癌物,可诱发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长期吸烟者即使当下没有出现肺部异常,随着年龄增长患癌风险也会增加。”此外,厨房油烟也易被忽略,长期、大量吸入油烟极易诱发肺部病变,从临床上看,这几年不吸烟的女性肺癌患者数量正呈现增长趋势。
不少人体检查出肺结节后惊慌失措。“年纪大了,谁没有个结节。其实超过90%的肺结节是良性的。”骆涛波常安慰患者,“即便是恶性结节,其中一大部分也是直径5毫米以内的纯磨玻璃结节,生长缓慢,危害较小,不建议过于积极治疗,可定期随访观察。”
有人担心结节不处理会癌变,骆涛波给大家宽宽心:“有恶变风险的结节只是少数。医生之所以对绝大多数结节患者都建议随访,是因为结节较小的时候各种CT影像特征都不明显,需要持续观察其大小、边缘特征、密度变化等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8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和表面光滑小而圆的实性结节多为良性。混合磨玻璃结节,慢慢饱满增大或是存在空泡、边缘毛刺、胸膜牵拉现象的实性结节等,恶性概率相对较高。
“以磨玻璃结节为例,如果3个月后复查发现增大,则考虑肺癌或癌前病变,但多数为原位癌,生长缓慢,此时手术完全来得及。”骆涛波说,如果随访中结节密度、大小没有异常变大,一般被认为无风险,可与人体共存,部分良性结节甚至有可能变小或自然消退。
精准微创已成为主流
肺康复要从术前开始
手术是肺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早期肺癌完全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中期肺癌可通过手术,辅以靶向药物、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后续治疗获得良好的生存率。”骆涛波坦言,随着国内肺部疾病诊治手段迭代,以及外科医生胸腔镜技术提升,更多范围大、难度高的肺部手术已实现精准微创。
所谓“精准化”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手术技巧精准化,二是手术范围精准化。
在肺癌规范化治疗中,术前、术后管理对疾病预后同样重要。
“肺康复要从术前开始。首先要戒烟,建议至少提前一周至半个月开始,以降低手术麻醉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慢性病的患者,要合理用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避免术前发作。”
术后,建议多吃高蛋白食物,做些肺部康复运动,比如咳嗽,帮助排痰,还能让剩余肺组织尽量膨胀开,减少胸腔积液等。
骆涛波鼓励状况良好的患者术后第一天就下地活动,根据个人耐受程度调整运动量,对肺功能和体力恢复有益。“肺癌发病年龄越来越小,肺癌早筛也应适当提前,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胸部CT。首次发现肺结节,建议先到正规医院胸外科就诊,评估结节性质。”
骆涛波提醒说,“所有结节都应随访。一般直径4—5毫米的良性肺结节可年度复查,密度较高的结节建议间隔3—6个月复查。在多数情况下,直径8毫米的结节被认为是手术门槛。复查时建议尽量选择同一家医院,方便对结节进行动态观察对比,避免因不同医院CT设备不同、检查结果偏差等遗漏重要信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