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启动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时间:2025-05-15 16:40:00

掌上春城讯5月15日,2025年云南省推进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促进健康县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云南省正式启动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到2027年,继续实施“饮净水、控噪声、防近视、护老人、食安康、强体魄、约家医”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梯次推进38项目标任务

2020年以来,云南在全国创新实施两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全域打造健康县城,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全力打造了卫生、干净、健康、美丽、宜居云南,在全国“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中,连续两年评估全国第一,打造了云南样本。

2020年7月至2021年,实施了第一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立足当时疫情防控需要,紧盯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从环境卫生、公共卫生、食品卫生、个人卫生4个方面入手,实现了129个县(市、区)历史性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2022年至2024年,接续实施了第二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聚焦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细胞6个维度,提炼了67项指标,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云南省两年人均预期寿命增幅位居全国第一,连续两年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评估当中全国第一。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到15.14%。打造了31个健康县城的示范县。

这一轮“7个专项行动”由1个总方案、7个子方案和38项具体的目标任务表构成,主要内容是:聚焦环境危害因素治理、“一老一小”健康、食品安全、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管理等内容,更加精准地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第一轮专项行动突出微观的环境卫生整治;第二轮专项行动突出把宏观健康管理融入所有政策;第三轮专项行动将在巩固前两轮专项行动的基础上,更加精准地聚焦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更加具体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更加注重人的健康管理,更加注重全面社会健康治理。

三轮“爱国卫生”一脉相承,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具体、让广大群众更有幸福感。这一轮“7个专项行动”有5个特点:保持政策连续性,不断放大“7个专项行动”品牌效应,紧密衔接巩固前两轮爱国卫生基础,围绕群众有感、聚焦成效明显,继续巩固提升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等巩固行动前两轮的行动指标,在食安心、勤锻炼、管慢病的基础上实施食安康、强体魄、约家医等专项行动,迭代升级、循环推动工作提质增效,有效衔接、有序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及健康云南实施路径;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将国家考核云南省需提升的6项指标作为第三轮的任务表,进一步落实国家要求,推动工作内涵从卫生城镇向健康城镇创建延伸迈进,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的设置指标;紧盯肥胖、近视、老年人照护、心理健康、健康睡眠等健康问题,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分年度设置了38项具体指标梯次推进,进一步地控制和降低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更加注重促进健康县城建设与旅居云南、健康产业发展相融合,发展旅居养老、银发经济和体医融合产业,促进健康消费,将云南省的美好环境优势转化为健康优势、产业优势,助力形成健康优先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基层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好各类餐饮、眼科和体育协会,以及医务工作者和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共同倡导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推动形成健康云南共建共享氛围。

查缺补漏持续巩固提升

在近视防控方面,巩固继续推进今年2月云南省教育厅印发的《云南省中小学生壮苗行动方案》,从“小切口”入手,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不得消减、挤占体育课,严格落实中小学15分钟课间休息制度。明确了寄宿制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20分钟晨跑,严格控制晚自习时间。保障中小学生每天能够有不低于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鼓励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开展综合锻炼,保障眼睛能够得到充分休息,缓解视力疲劳,减轻用眼负担。广泛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的典型经验和有益做法,引导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卫生饮食习惯、用眼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当中要引导家长陪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不断营造人人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和视力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控控噪声方面,巩固继续推进2023年云南省省生态环境厅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云南省噪声污染防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改善声环境质量为目标,聚焦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污染问题,以“抓好源头管控、打好技术基础、补齐领域短板、强化机制弱项、紧抓责任落实”为着力点,强化源头预防、严格传输管控、着重受体保护,鼓励宁静区域建设,优化纠纷处理途径。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将督促指导各州市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结合各类噪声特点,分类管控、综合施策、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健全噪声投诉处置机制,构建多部门齐抓共管、上下协同的治理格局,持续巩固改善声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健康县城建设的获得感。

在饮净水方面,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建设,全面整治不达标问题,强化水质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将计划改造完成1000公里的城市老旧供水管网,推动供水厂的标准化运营;严格二次供水设施清洁清洗和消毒,强化包装水、直饮水的全链条监管,同步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强化水质全程监管 ,实施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及时公开检测结果,开展供水厂开放日活动等;全省各地继续完善应急预案,储备好应急物资,演练开展达到常态化,全面消除饮用水安全隐患;通过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以及“节约用水宣传周”宣传活动,节水宣传做到了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引导公众树立节水意识,推动节约用水理念深入普及,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

在强体魄方面,以老百姓“会健身、健好身”为目标,以“志愿彩云南——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为载体,着力构建科学、易懂、便捷、惠民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促进健康关口前移,让每一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开展“志愿彩云南”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走基层系列活动,以体质检测评估、运动创伤诊疗、科学健身指导、健身气功现场教学、健身科普讲座及进社区义诊等为主要内容,走进群众身边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开展“志愿彩云南”科学健身科普大讲堂活动,突出体重管理、慢病防治、青少年脊柱侧弯等各人群关注重点,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农村,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持续深化体医融合建设展示成果,完善体医融合发展机制,以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和红河州两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建设为示范,加强两批40家体医融合建设单位指导和扶持,逐步推动“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建到乡镇街道,切实把优质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更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健身与健康需求。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河清

责编:毕群

编审:李雪

终审:周健军